五大因素助农民
促长春市粮食金秋再获丰收
[导读]在遭受玉米大斑病、二代黏虫、台风“布拉万”等多重灾害后,今年我市的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。市农委农业专家分析指出,今年虽然自然灾害频发,但因天公作美、防控得力,并没有对我市粮食生产造成明显影响。
在遭受玉米大斑病、二代黏虫、台风
布拉万
等多重灾害后,今年我市的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。
市农委农业专家分析指出,今年虽然自然灾害频发,但对我市粮食生产危害较大的主要是8月28日~29日的台风灾害。至于春季干旱、苗期低温寡照、玉米大斑病和二代黏虫等自然灾害,因天公作美、防控得力,并没有对我市粮食生产造成明显影响。台风灾害也仅限于个别县(市)的个别区域,主要产粮地区受灾轻微,而且由于雨水丰沛、积温较高,粮食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。
据介绍,今年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845.75万亩,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.5%,比上年增加36.28万亩。专家分析,有五大因素促进今年粮食增产。一是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和种植密度加大,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达1528.73万亩,应用的品种90%以上是中晚熟耐密品种,种植密度平均在每亩4000株以上,较上年增加200多株,密度大的地块每亩超过5000株,而且苗齐、苗全、苗壮,长势均匀,成穗率高于往年。二是自然条件有利。在台风
布拉万
来袭之前,我市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基本上
享受
到了风调雨顺,光照、积温、降水匹配合理,在玉米播种、拔节、抽雄授粉和灌浆初期都有降水过程发生,对作物灌浆十分有利。三是水稻育苗、插秧明显提早。去年秋季全市结合推广普及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,重点抓了秋备水稻育苗床土和秋做床工作,保证了今春水稻播种育苗的正常进行,播种育苗和插秧比历年提前10天左右,全面实现了
不插六月秧
,满足了水稻生育期对积温和光照的需求。四是历年影响较大的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。由于我市对玉米螟生物防治实现了全覆盖统防统治,对稻瘟病等水稻病虫害进行了大力度的群防群治,使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,玉米螟、稻瘟病发病情况为近年最轻。五是投入水平提高。受粮价上涨和国家惠农*策的影响,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高涨,物化投入、科技投入水平显著提高。尤其是近几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和示范片的大幅度增加,有效带动了先进组装配套农艺技术的普及应用,科技增产作用日趋明显。
此外,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,我市各级*委、*府及涉农部门始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,在工作力度、*策扶持、财力倾斜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对抵御自然灾害、促进粮食增产起到了保障作用。(张晓黎)